派说 | 你真的了解“快乐教育”吗?浏览数:371次
快乐教育,理想与现实的矛盾
当宝贝诞生的一瞬间,我想所有父母的愿望都是希望孩子一生平安快乐。 但是随着孩子的一点点长大,周围的压力让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开始焦虑,各种兴趣班、补习班源源不断,给孩子施加越来越多的学习压力,但同时也在孩子的压力和疲惫中感到愧疚。 最近热播的《小别离》,剧中的朵朵被妈妈要求五点半起床,背诵两个小时英语,然后在父母的送上学的车中补觉半个小时。就是这样努力,英语考试还是没有及格。因为害怕妈妈生气,朵朵联合爸爸方圆瞒着妈妈不让她参加家长会。 但是家长会后老师直接跟朵朵妈妈说了这件事,知道后妈妈暴跳如雷。朵朵爸爸和妈妈对于女儿的教育也起了分歧:爸爸希望不要给女儿太大压力,给孩子更多空间;妈妈则是觉得初三是一个关键时期,多督促女儿,让她努力考上重点高中,这样才能不造成更大的遗憾。但是当朵朵妈妈看到朵朵趴在书桌上睡着时,脸上露出了不舍和愧疚的表情…… 其实朵朵爸爸和妈妈的分歧也是所有父母内心的挣扎。一方面,希望孩子快乐健康成长,另一方面又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。 而在社会中,关于快乐教育的争论也由来已久。有文章就成这样指出: 中国的初等教育开始被快乐教育大洗脑。小学好轻松,四点半就皆大欢喜的放学了。减轻书包重量,家庭作业少些,多给孩子自由学习的空间。孩子要时常表扬,尽量不要批评。不能给孩子压力,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,这样的教育看起来真的很理想。 教育是一项需要大量艰苦付出的挑战。而这种“快乐教育”的结果是,光玩了六年,礼貌、知识、能力和视野一个都没有。还一个个心比天高,觉得自己与众不同,受不得管、吃不了苦、听不得骂。 但笔者其实觉得,我们的快乐教育其实被误解了。无论是朵朵爸爸还是朵朵妈妈的想法,都有一定的道理。教育不是非黑即白,没有一条绝对正确的道路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根据孩子的个性和才能,以及父母的期望,教育也是多样化的,我们要选择的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路线。 快乐教育和精英教育不是对立面。快乐教育不是宽松教育,让孩子不学习或者是只凭喜好学习,而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力,感受到学习的快乐。同样,精英教育不仅仅是以结果为导向,考上好大学,找到一份好工作,还需要内心世界的匹配,有高雅的兴趣和品格,广泛的兴趣和爱好……精英要求的是一个人多方面的发展,而不仅仅是学习力。 其实笔者认为,快乐教育和精英教育是相辅相成的,快乐教育是精英教育的内动力。 什么是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最早在英国推行。它的核心理念强调快乐不是教师示范出来的,而是学生心理本身所具有的情感,被愉悦的教学环境所“唤醒”。强调一种“享受学习”的过程。快乐教育最早的倡导者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。他认为,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。快乐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,教会学生做人,使每个学生的童年幸福、快乐,德智体美都得到全面发展。快乐教育就是教人们通过改善心态来获取快乐、体会快乐、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。
快乐教育所要实现的是: 一、用兴趣引导孩子快乐学习。找对教育方法,利用兴趣开发孩子的智力,促进孩子学习。
二、正确引导孩子的好胜心。适当地激发孩子的好胜心,可以增强孩子前进的动力,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。正确引导孩子的好胜心需注意:好胜的对象应该超越自我(横比、纵比),好胜应该对事不对人,敢于面对失败
三、激发孩子好奇心。对任何事物都保持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的人,兴趣往往十分广泛,创造力也特别强。好奇心是可以培养的,真正的趣味学习在于制造悬念,由浅入深。激发孩子的好奇心,是成功引导孩子的关键所在。
四、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。这种性格也可以归结为高情商。让孩子学会在各种环境中保有内心的快乐和坚毅,能够乐观面对困难,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。
快乐教育和精英教育相辅相成 正如前文所说,教育是一项需要大量艰苦付出的挑战,对于孩子来说是“学海无涯苦作舟”,但快乐教育不是让孩子面对学之苦的放弃和放逐,而是积极面对学习,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,驱动孩子自主学习的内动力。而这也是精英教育所要实现的,它并不是培养除了学习一无所知的书呆子,也不是应试教育下的高分低能者;而是保持旺盛求知欲和学习欲,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英人才!二者可以说不谋而合。
在快乐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引导结合过程中,派乐多快乐英语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。 派乐多快乐英语的教育理念一直奉行“派送给孩子快乐多多”,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重视能力的培养。恰恰相反,作为高端英语品牌的派乐多快乐英语以“让孩子说英语成为本能”教育导向。通过游戏等方式快乐启蒙孩子的英语学习,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,让孩子对于英语学习产生内动力,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。在新航道创始人胡敏老师的构架下,孩子不断成长,让孩子的英语学习实现“高能高分”! |